艺术就是生活的缩影。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运墨而五色具。”黑色的墨,其实并不简单。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人生五味,何尝不是如此?
苏轼说过:“ 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林清玄《色彩里的黑白人生》中也说过:“ 在香港看伍迪•艾伦导演的新片《曼哈顿》,竟是一部黑白电影,他用黑白的色调来处理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中男女情感的种种问题,我看了以后颇有一些感触。这些感触一方面是来自国内电影界对色彩的迷信,其实黑白电影拍得好绝对不会比色彩缤纷的电影逊色,因为其中有人性,还有人文精神。在人性里面,色彩显得多么无力呀!也许在真实的人生里面,我们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色彩会慢慢褪去,到最后只剩下淡淡的黑白。我们想不出在离别的冬夜中,以前的伴侣穿什么颜色的服饰,只记得在那条暗黑的长巷中,惨白的街灯把影子拉得很长,天气冷得令人畏缩,巷子里只有两条被生活压扁的影子。甚至于,这些生活经过岁月风霜的涤滤,在我们苦痛的梦中,根本是没有颜色的。它有的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颜色全部消隐,最后只剩下苏东坡《东栏梨花》词里‘惆怅东南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境界了。事实上,当我们有勇气剪断情感的辫子时,所有的事物都变成黑白了”。
艺术简约不简单:从黑白构成来看,黑与白是抽象到极致的线条和结构,蕴含的思想却极为深刻,而宇宙的鸿蒙“太初”之色,即天为白,黑为地,最基本的宇宙色彩就蕴涵在一人生当中,涵盖着华夏民族的宇宙本体论和生成论思想。白为无,黑为有,有无相生,白为虚,黑为实,虚实相成,完全符合道家的宇宙生成论。中国哲学思维深刻寄寓其间,凝结着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它启发我们:黑与白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在于“肇于自然”的“阴阳”,即相反相成的黑白对比。
客观自然是生命的本源。
张善军书法于2020年5月31日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很多学习艺术的人,乃至对艺术研究越深的艺术家,其对色彩越敏感。色彩多,虽然丰富多彩,但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
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但反映到艺术创作中,无色彩的创作才是最高难的。无色创作者首先要心中有色彩,表现到艺术作品中,要使观众看到作品无色胜过有色,能看到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艺术感染力在黑白灰笔触的挥洒上尽显层次分明的深远意境,方为上乘之作。在视觉上有淡雅宁静素而不媚之感。
艺术家不仅限于只挑战这个高度,而在于黑白灰是中国文人的文化情结,是中国哲学思想深邃而具体的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水墨画有墨分五色之说。一张宣纸铺陈案头,艺术家毛笔皴擦勾勒下可以尽显水墨淋漓之色,或浓或淡,或干或湿,或黑或白,其实已有六色了。一幅山水或人物画,用好这六色,就能达到神鬼莫测变化无穷的艺术境界。不仅是艺术创作者或是观赏者都能有如梦如幻心旷神怡而受到醉心其间的艺术感染。
中国画中黑白灰有精妙的留白艺术语言,在生活艺术中也可随处体现出意趣高远的生命力。生动的运用好了黑白灰和留白,就有无穷的生命内蕴和禅的意境。
所以,艺术造诣高的艺术家就喜欢这种素雅静致、简练而不简单的艺术形式。反映到生活中,大多数艺术家也是这种黑白灰留白般的简朴素静而凝炼的生活状态。
学艺术的人,很多喜欢黑白灰,这是因为黑白灰给人以淡雅,立体感强,柔和性强。一些大书画家喜欢黑白灰用色,水墨画基础的就是黑白灰,过度自然。素描也是黑白灰,立体感强。齐白石老人画虾和螃蟹,应用黑白灰效果,给人以清淡明快。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家庭装饰也是黑白灰效果,高端,雅气。
国画中的黑白灰组合显得更加古雅,从徐渭到八大,再到齐白石多采用黑白灰表现主体。这就是用水与墨画出的水墨画,墨分五色,笔有干温浓淡。
艺术中的黑白灰来源与大自然中的黑白灰,是具有丰富和耐人寻味的调子,从中可以品尝出人生酸甜苦辣,所以很多人都喜欢黑白灰的影调。
彩色调子给人兴奋奔放炽热的心情,很难从中找到象黑白灰影调那样思绪,如怀旧的、安静的、渐变的等等吧,我们大家都喜欢黑白灰的艺术色调。
黑和白是最简单的颜色。也是最复杂的颜色。黑与白的对立。也是最好的绝配。灰色是中立的。既不白也不黑。
强大的黑白灰:
首先,从色相上区别出有彩色和无彩色(黑白灰)两个系统。然后,再看黑白灰与彩色的关联。纯度方面,由颜色掺入其他有色成分的比例决定,高纯度则鲜艳,低纯度则灰暗。明度方面,由掺入的黑白决定颜色形成的明暗层次。
在表现画面时,黑白灰可以充分组织画面,层次变化丰富,主次、明暗、情绪等都可以较好实现。素描、黑白照片等黑白灰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
同时,要运用好彩色,就离不开黑白灰的调度。黑白灰不仅可以用于安排构图,也影响着彩色的表现力。比如唐代张萱、周昉笔下的绮罗人物,其服装、头饰、妆容都非常鲜艳,但是艳而不俗,给人以柔和、典雅的韵味,便是因为调色时,很好地运用了灰的比例。
在服装搭配方面,黑白灰堪称万能,不仅黑白灰服装自成体系,且与任何彩色搭配都不会违和,并且使彩色更有质感、格调。
喜欢与不喜欢:
学习艺术后,对彩色和黑白灰会有更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而学习艺术后,有的人更喜欢黑白灰,也有的人更喜欢彩色。
比如蜷川实花,她的大多数作品就呈现出非常艳丽的色调,给人以绚丽的生机。
我认为彩色的世界是美好的虚化,而黑白灰才是世界本源的写实。
- 黑白灰剥除了很多主观的内容,呈现出来事物的本质,化繁为简,将最核心的、最朴质的呈现出来。而艺术家的世界应该是纯粹的,简单的且现实的。面对色彩斑斓的花花世界,本就应该求内心的本源,不应该被这虚拟的彩色世界所迷恋,逝去自我。也许这就是普通人与艺术家的区别吧。
- 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处于繁忙的工作中现代,黑白灰也让大多数人所接受与认可。气质非凡的黑白灰,优雅、谦逊、宁静、内敛,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状态。
- 黑白灰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视觉美学特征。他们用最简单的颜色,也表现出最动人的效果……
先谈谈色彩的一此体验:
“万绿丛中一点红″好不好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色好不好看?那五光十色的戏中,一位穿黑色的书生,是不是显得很俊俏?为什么?
这是因为人们对色彩的体验有关糸:色彩对视觉和心里体验有关糸和规律的。
红色:给人热烈,兴奋,喜庆,醒目,警示等如节日的场面主色调是主旗招展,红灯酒绿,绿灯行红灯停(警示)
色彩知识是学艺术的必修课。爱黑、白、灰是什么原因?
黑色:给人神密,深隧,沉稳,隐避等感受。如:黑夜长空星光点点,会勾起人们对宇宙的神秘感。隧道,深林,深井等都是以黑色为主调的感受,延深为沉着老练。老人和高士喜欢穿黑色的衣衫好理解了吧。
灰色:给人平和,高雅,中立感觉等。如银色:人们对银色都有体验"银子″看到银子你肯定愉悦,只有说铜臭味,没有谁说"银臭味"对吧?灰色就是黑色渐变色的中间色。不明不暗,不深不浅,平易近人。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喜欢。
白色:给人纯洁、朴素、坦白、空阔、开始等体验。向善朴质的人,心平气和的学者,与世无争的居士等等喜欢白色居多。
说了一浅显的色彩体验不知对学了艺术的人,喜欢黑白灰色是不是有理解之处。
彩色的不好看,所以大家都用黑白灰的。